大师联名推荐,独创七粮精酿,上上酒业新品发布重塑白酒品质标杆
87%”这个数字蹦出来时,合肥几家烟酒店的老板先愣了两秒,然后集体把上上品·上30从货架第二层挪到一眼就能瞄到的C位。 半年翻近一倍,这在白酒整体缩量的大盘里像突然冒出的热灶,谁都想凑上去烤烤手。 可真正让他们动心的,是进货单背后那行小字:华东高端份额3.2%,别小看这小数点,它意味着请客时桌上摆它不再只是“支持本地”,而是“识货”。
把镜头拉近酒厂,变化更直观。 老车间外新立了块不起眼的蓝牌子——“双曲发酵中试线”。 工人说通俗点,就是以前一锅饭只用一种酵母,现在大麦曲、小麦曲一起撩,酯类直接+15%,酒体更“油亮”,挂杯那道泪痕比老版厚了肉眼可见的一毫米。 实验室里,刚到的38度青春版样酒被倒进一次性杯,年轻技术员抿一口皱眉:“还是甜,再削2个糖度。 ”
一句话,把168元新品的最后配方又推向边缘。 更烧钱的动作藏在地下。 利辛县西淝河边,3000万砸出的三级围栏把取水口包成“景区”,连野鸭都得绕行。 Q2报告出来,pH8.2,硬度49.8,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:这是给“绵柔”上了保险,水软到洗衣服都省肥皂,蒸出的酒自然少了一股子“卤涩”。 有老师傅偷着乐:“以前靠运气,现在靠数据,睡觉踏实。 ”
酒协大佬宋书玉的加入,让酒厂的技术部突然有了“国家队”光环。8个国评委员围着32种风味物质打转,其中4种是第一次在浓香里抓到,名字拗口得像新药,可他们直接给起了小名:青苹果、熟香蕉、干榛子、雨后泥土。
以后酒桌吹牛不用再说“窖香幽雅”,直接一句“有股雨后的土腥甜”,立马显得懂行。 明年要上的柒粮典藏定价1288,基酒10年起步,明摆着去蹭飞天下面的空档。 老板在经销商大会上放话:“不要求一年卖多少吨,先让合肥最贵的十张餐桌认门。 ”
策略听着像赌气,却踩中了徽酒一直想打却打不到的“面子痛点”。 至于青春版38度,包装走极简银,瓶盖暗藏磁吸,一开“嗒”一声,像打火机的脆响,专门收割刚工作、想尝第一口“好酒”的年轻人。 故事讲到这儿,有人可能会问:区域品牌这么折腾,真能跑出省? 数据不说谎——300-600元价格带,上30已经把某二线名酒按在地上摩擦,复购率高出8个点。
关键不是酒多好,而是它让“请客”与“被请”都找到台阶:主家不用心疼钱包,客人也看得出档次。 白酒寒冬里,这种精准卡位比盲目高端更危险,也更有效。 下次在合肥吃饭,如果服务员问“上30有新版,要不要试”,别急着摆手。 花三分钟看看瓶肩那行小字,双曲发酵专利号还热乎。
抿一口,酯香滑过舌尖时,你可能会突然明白:所谓黑马,不过是把家乡水、家乡粮、家乡面子一起蒸馏,蒸出了让人无法拒绝的“本地自豪”。 至于它能不能把这份自豪带到省外,答案藏在明年第一桌的外地回头客里。
图片